再生稻种植技术

   日期:2024-11-18     来源:百度     浏览:276    
核心提示:再生稻种植技术
 

再生稻种植技术

再生稻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:

  1. 选用良种:选择的品种应具备高产、稳产、生育期适宜的特点,同时要求品种的再生能力强,能够在头茬收割后迅速萌发、生长,并且抗病虫性强。例如,ii优623、ii优航2号、天优3301等都是较为理想的再生稻良种。
  2. 抓好头季稻生产:头季稻的生产质量直接影响到再生稻的产量。需要保证头季稻根活、叶绿、秆直、芽壮。适时早播、早栽头季稻,以避开不利的气候条件。头季稻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,最好采用旱育秧栽培,培育多蘖壮秧与双季稻同期插秧。
  3. 平衡施肥:头季稻基肥施有机肥15t/hm²、碳铵600kg/hm²、过磷酸钙375kg/hm²;促蘖肥施氯化钾37.5kg/hm²、尿素112.5kg/hm²。在穗后15~20d内追施促芽肥,施尿素112.5kg/hm²,结合喷施叶面肥,以促进再生芽的萌发生长。
  4. 适时收割:头季稻要在再生稻安全齐穗期前30天收获。再生稻安全齐穗的气温指标是23℃,当地气温出现23℃的日期向前推30天,为头季稻收获的最晚日期。头季收获的成熟度,以完熟为好。
  5. 适宜的稻桩高度:长江流域各省为保证再生稻生长安全,桩高度常规稻6—7寸,杂交稻7—8寸,收获愈迟,留桩相应增高。
  6. 加强再生苗的管理:低桩的要湿润出苗,切忌浸泡,高桩的收获后要立即灌上2寸左右的水层,既防止下部腋芽萌发,又防止收获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使茎秆枯死,降低发苗率。10天后再进行第二次追肥,并及时做好中耕和病虫防治工作。

以上就是再生稻种植技术的主要内容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农业技术

推荐图文
推荐农业技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