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鸡的养殖技术

   日期:2024-11-18     来源:百度     浏览:365    
核心提示:肉鸡的养殖技术
 肉鸡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  1. 鸡场选址:鸡场位置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方,临近公路、靠近消费地和来源地。

  2. 鸡舍和设备的准备:根据鸡舍和接收鸡苗的日期合理安排冲洗、清理、消毒、空舍的准备工作进度,一般情况下一批肉鸡销售后间隔至少2周以上再进下一批肉鸡,以保证鸡舍的准备和足够的空舍时间。检修供暖、通风及照明等设备;堵塞鼠洞,防鼠害;备足所需饲料及用具;制定免疫预防方案,确保药物、疫苗及时到位。

  3. 雏鸡的选择:选雏要选壮雏,剔除弱雏和残、畸雏。壮雏的特征是:发育匀称,羽毛清洁有光泽、干燥,活泼好动,叫声清脆响亮,眼大有神,站立稳健,手握有力,反应敏捷,腹部柔软而有弹性,脐部愈合良好,无出血痕迹。弱雏则精神不振,羽毛松乱,闭目缩头,站立不稳,蛋黄吸收不良,脐部突出,有出血痕迹。

  4. 肉鸡环境控制:环境对雏鸡的生长影响非常大,尤其是入秋以后,气温逐渐降低,昼夜温差比较大,对雏鸡的应激强烈,所以此阶段应格外细心。

  5. 肉鸡饮水管理:必须保证不为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。第1周饮用和室温相同的温开水,以后改用深井水或自来水。前3天在饮水中适当添加2.5%~5%葡萄糖、红糖及肉鸡用多维;雏鸡进入育雏室后须饮水3~4小时后开始第1次喂料;饮水器应摆放均匀、高度适中,每天清洗消毒1~2次,贮水缸、桶等贮水时间不能超过3天;尽量记录每天饮水量,如果饮水量异常则往往是饲养管理有异常或者鸡群有疾病的先兆。

  6. 肉鸡饲养密度:如果饲养密度过大,肉鸡休息,饮食都不方便,秩序混乱,环境越来越恶化,则鸡群自然生长缓慢,疾病增多,易发生呼吸道病;一般情况不宜增加饲养密度,经验不足的养殖户,开始应以较低的密度饲养肉鸡,才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。

  7. 肉鸡卫生管理:肉鸡的疾病是当前饲养中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,需要各方面综合努力能奏效,如鸡场选址,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,隔离饲养,日常消毒,适时免疫,预防性用药,饲养营养及环境控制等。

以上就是肉鸡养殖技术的主要内容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技术要点并不是孤立的,它们相互关联,共同作用于肉鸡的生长发育。因此,在实际养殖过程中,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,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,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农业技术

推荐图文
推荐农业技术
点击排行